今年1月13日,自治区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作为第一个以立法形式确定“单独二孩”生育政策实施的省份,明确了只要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经批准就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
面对3月1日即将实施“单独二孩”生育政策,我市单独家庭拿定主意了吗?面对生与不生的选择,单独家庭的夫妇们又将持怎样的观点?单独家庭与全社会又应该做何准备开展“二孩”计划?就此,记者进行了走访。
“单独二孩”新政即将实施 单独家庭关注细节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是否生育第二个孩子”走入了单独家庭的视野。
据记者走访桂林市计生委、丽君街道办事处计生部门以及驿前、平山西等社区了解到,自“单独二孩”政策提上日程后,有一些市民针对“单独二孩”的准生问题进行咨询。
“新政策单独二孩桂林什么时候实施,大龄女同胞们等不起啊,盼详细答复。”2013年11月21日早,有网友在市计生委网站留言说道。
在市计生部门网站上可以看到,不少针对单独二孩的网上咨询问题都格外细致具体。1月14日,也就是广西公布实施具体日期第二天,一位网友在市计生委网站咨询说:“我和爱人都是桂林理工大的老师,育有一两岁半的女儿,由于爱人是独生子女,却没有办理独生子女证,需要出具哪些证明才能符合单独二孩的条件?”
据人口计生部门资料显示,目前桂林市生育了一孩的家庭有40多万户,在没有领取独生子女证的一孩家庭中,有相当数量的家庭符合“生育二孩”政策,但在这些家庭中,实际已生了二孩的并不多。新政的实施,让一些单独家庭有了新期待。
“有些是办理一孩准生证,顺便问问,但也不乏专门过来了解政策的,但不是很多。”2月25日,丽君街道办事处的相关工作人员对记者说。据该工作人员介绍,由于政策还未真正落地,前来上门咨询的人数比较有限。
2月27日上午,记者从桂林市计生部门了解到,本周末我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将赴南宁,听候自治区的相关布置,并就相关事宜进行培训,而相关具体细则也将在下周进行公布。
3月1日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新修改的计划生育条例正式实施,但根据其他省市的经验来看,由于基层办事部门还需要培训,所以大都在政策颁布一周后,才可以正式开始为单独夫妻办理手续。
直呼“生得起 养不起”财力精力成“拦路虎”
单独家庭矛盾心态凸显 意愿与能力有所差距
在这个价值观念不断更新的时代,单独家庭面对抚养孩子这一重要选择时,他们已经不再单纯地认为“多子多福”,而是更注重其子女、自身以及家庭的“可持续发展”。单独家庭夫妻及其父母会做出怎样的选择?他们又会有怎样的考虑呢?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单独家庭面对该选择题时,均较为矛盾,而造成其矛盾心理的主要焦点集中在生育意愿与自身能力有限的问题上。
在调查中,受访者首先都会从经济条件进行考虑,一般会考虑自己在保证第一个孩子的成长环境不被稀释的前提下,是否能够承担更多的养育孩子的成本,加之独生子女家庭都较为年轻,有紧凑的生活步调,他们自身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工作压力加大,为孩子付出的精力确实有限。这一因素使得一部分独生子女对养育第二个孩子“望而却步”。
此外,更重要的是伴随着生养观念的不断更新。更加自我与理性的“421家庭”父母,将“生二孩”与自身价值的实现,以及子女的长远发展等问题紧密联系起来。
近一半受访者表示“不愿意生二孩”
“一个太少,两个正好。”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翟振武指出,就家庭幸福和家庭发展而言,多项调查均表明,一半以上的受访者“愿意生二孩”。
而这样的说法在记者的调查中也得到印证,在直接采访的16个单独家庭中,将近一半的夫妻表示有生育意愿,但均表示还需要从长计议。还有部分夫妻表示,养育孩子带来的经济压力与精力倾注,让他们“望而却步”。
在受访者中,大都认为实行“单独二孩”政策会减少独生子女成长中的不利因素,可以增加家庭热闹欢乐的气氛。“85后”伍先生在某外企工作,去年刚刚升级做爸爸。新生的女儿尽管让夫妻俩略显疲惫,却也为他们一家增添不少欢乐,但在记者采访时,伍先生和妻子表示并不排斥生二孩,尽管自身的经济状况与精力有限,但是双方父母也较为支持,他们坦诚地说:“压力是会有的,所幸双方老人都表示愿意帮忙带小孩,我和妻子觉得还可以承受。”
据了解,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进入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平均每对夫妻生育孩子的数量下降到了目前的1.5-1.6个,而这样的生育观念转变为不少家庭所接收。但是,单独家庭里的长辈们,对子女生育二孩的选择也表示充分尊重。“他们忙不来,我们可以帮照顾,他们不愿意,我们也不强求。”居住在屏风市场附近的龙阿姨与丈夫均从企事业单位退休没多久,如今偶尔帮独子照顾唯一的孙女,对于生二孩,他们均表示与大多长辈一样,支持却也不强求。
“多养一个孩子,可不只是添一双筷子那么简单!”“是啊!现在年轻人结婚本来就晚,而且事业心也强,随他们乐意!”2月26日下午,龙阿姨在社区排练舞蹈,与朋友们谈及该话题时,有了这样的对话内容。长辈们表示,自己身边有很多朋友的子女都没有特别强烈的生育要求。
“抚养成本高企”成为选择矛盾焦点
生二孩与否这一道选择题,折射的不仅是传统观念的变迁,也反映了当下家庭与社会焦虑。
相当一部分的受访者则表示不会生育二胎,而经济因素、工作压力是主要原因。日趋激烈的职场竞争与生活压力,让单独家庭直呼“生得起,养不起”。《2013中国人婚恋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月收入2万元以上的受访者,生二孩的意愿非常强烈,达到71.4%。月收入不到2000元者,想生二胎的不足一半。
的确,抚养成本高企成为不少家长首要提及的考虑因素。不少父母认为培养孩子的教育投入高,生两个孩子难以保证孩子的教育质量。已育有一女的邵女士丈夫在某国企上班,她自主创业也步入正轨,谈到是否会生二胎,邵女士坦言:“现在上小学的女儿仅仅只报了一个舞蹈班,但对其投入的生活、教育经费却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如果再生一个,恐怕没有足够的精力和财力好好培养。”
从事学前教育的洪林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她与丈夫的月收入约5000元,但是每月投入在女儿身上的费用大约2000元,“每个学期兴趣班还要1500块!”洪林感慨说,不轻松啊!
不可否认,独生子女家庭在一定程度上是承担不少风险的家庭,但一些单独家庭却并未因为政策的放松而有所改变。
作为独生子女的周云刚将位于芦笛路的新家布置完毕,觉得一身轻松。她尽管有过缺少手足情、遇到困难无助等情感体验,但是,面对这些,生活较为宽裕,担任全职太太的周云也并未改变生养一个孩子的意愿。她和丈夫都表示,“培养好一个就不错了”。她认为,一方面养儿防老不再时兴,此外,抚养多了,容易沦为“孩奴”,耽误享受生活。
“还是一个精致点吧。”市民莫先生是某公司经理,收入不错的他却并不打算再添丁。“一个儿子就很费心了,要是下一个还是儿子,随着孩子的成长,投入将不断高企,随之而来的压力还是很大的。”莫先生的妻子说。
专家:理性考量最为重要
“对于符合政策规定可以生育二胎的单独家庭需要理性对待。”广西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肖富群表示,可从如下方面进行权衡考虑。
首先,对于生还是不生第二胎,选择的标准应该基于自身的生育数量意愿和抚育条件。“在媒体炒作、群众热议、亲朋施压的氛围下要尽量保持冷静,不要受社会效应的挟持跟风似的盲目生育二胎。”他说,生还是不生,主要看自己的意愿以及自身在时间、精力、经济上是否能满足生育、抚养两个小孩的需要。
其次,对于在什么时间生育第二胎,选择的标准应该是符合政策的生育间隔以及自身的生育时间意愿和抚育条件,保证能满足优生优育的需要,合理安排生育间隔“再次,要合理安排第一胎的生育时间。”肖教授说,对于尚未生育第一胎的单独夫妇,如果有意愿和条件生育第二胎,则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第一胎的合理生育时间,为生育第二胎做准备。
单独家庭要如何迎接“二孩”?
“什么时候要二孩?”成了今年困扰不少夫妻的热门话题。有的人为政策即将落地而振奋,也有不少符合条件的年轻夫妻表示,“政策虽好,但担心多生一个孩子,家庭负担不起”。
的确,“二孩”生还是不生,并非简单的选择题。为此,记者采访了妇产、心理与社会学的专家,他们提醒说,要多抚育一个孩子,不能匆忙决定,如抚养能力、孩子的态度、老一辈“多子多福”的期望以及女方年龄是否适合生育等问题需要仔细思考。
身体:讲究优生优育 规避生育风险
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大产科主任董长胜认为,“单独二孩”生育政策的调整是好事,但是否生育二孩,除了考虑经济等因素外,最关键的前提是要考虑夫妻双方尤其是女方身体条件。
生二孩的妈妈,大多数年纪不会太轻,年纪越大,身体条件也会发生一些变化,从优生学来看就不是很理想。董长胜分析说,一般来说,最理想的生育年龄在22-28岁之间,这时候,能获得优势卵子,有助于优生优育,而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遗传性疾病的产生也会相较多一些。
据介绍,临床上把年龄35岁以上的产妇归为高龄产妇,记者了解到,由于事业发展相对成熟,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部分已超过了35岁的女性有了生育二孩的计划。对此,董长胜指出,与年轻产妇相比,生产的风险也会变大,高龄产妇不仅生育能力会下降,可能的并发症风险也较大,例如更容易并发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等疾病。因此,准备怀孕的单独夫妇在无基础病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如果女方本身还有内科性疾病则要谨慎决定。对想生二孩的女性来说,应提前做好细致的孕前检查和产前诊断,防止和减少缺陷婴儿出生,把生育风险控制到最低。
此外,他还提醒说,如果第一胎是剖腹产,那么原则上要注意4年的生育间隔期,他解释说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子宫的疤痕才能愈合,而在生育第二孩时,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也可尝试阴道分娩。
心理调适:提前与“大宝贝”沟通
怎么跟享受惯了父母独爱的大宝贝说生二胎?很多父母都想不好。专家提醒,对“大宝贝”的心理疏导与关照格外关键。
那么,如果打算生二胎,夫妻如何与第一个孩子进行沟通?广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余欣欣建议家长:首先,如果孩子懂事了,在夫妻决定是否生育二孩之前,要征求孩子的意见。“由于‘421家庭’的模式会让孩子的自我意识比较强烈,新增一位家庭成员,会让孩子有‘危机感’,认为会有人分享其本可享有的全部的爱与一切。”余欣欣说,年轻夫妻要有一定技巧,如果孩子有抵触情绪,不要急于生育,学会给孩子做一些心理铺垫,让孩子认识到有弟弟妹妹的好处。
其次,在怀孕的过程中,也要通过赋予孩子“责任意识”等方式,让孩子在参与过程中,逐渐接纳并学会约束自己的需求,并帮助父母进行分担。“家长要适时让孩子学会帮助自己,参与到一起照顾即将出生的宝宝的过程当中。”余欣欣分析说,孕期的母亲精力有限,为了避免孩子感觉对自己原有的关爱少了,要逐步培养起孩子的“兄长意识”,以防让孩子觉得自己被忽略,造成“多余人”的错误认识。此外,还要注重让孩子渐渐懂得约束自己的需求,渐渐接纳新生命的出现并善于分享。
此外,由于年轻夫妻出于对事业生活的综合考虑,生二孩与否,长辈等家庭成员之间商量讨论尽可能地将心比心,不要过多干涉。
社会公共服务:全面优化让“好政策”得到“好落实”
广西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肖富群认为,强制性的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实行了30多年,我国的生育政策在生育数量的规定上近30年都没有调整过,单独家庭可以生二孩的政策调整反映了一些老百姓的生育意愿,因此这一政策调整的社会效应比较大,但符合这一政策规定的育龄夫妇只是所有育龄夫妇的一部分,而且部分符合政策的单独夫妇也可能会放弃生育第二孩,因此实际的人口生育效应则要小一些。
“允许单独家庭可以生二孩这一政策调整,整个社会的生育数量会有一定的提高,因此政府在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方面需要跟进。”肖富群说,尽管符合这一政策规定的育龄夫妇只是所有育龄夫妇的一部分,且部分符合政策的单独夫妇也可能会放弃生育第二胎,因此这一政策调整的社会效应比较大,但实际的人口生育效应相对较小。但是当大家在为政策的陆续出台与落实叫好的同时,也应看到,新政策的落地还需要相关部门未雨绸缪,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与保障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持。
肖富群表示,首先是及时制定操作性强、边界分明的单独家庭可以生育二胎的政策,并且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利于处于育龄期的夫妇在生育选择上有清晰的政策依据,也利于全社会对这一生育政策的调整的态度变得更加理性和冷静。其次,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政策。计划生育政策不只是对生育数量的规定,而是一个政策体系。生育政策作了调整后,其他政策要素,比如生育时间、生育间隔、生育奖励扶助、优生优育等,也要做出相应调整。再次,妇幼医疗机构、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机构、家政服务机构、公安户籍部门等与婴幼儿抚养、教育的相关的部门,需要提前在硬件、软件、制度上做一些准备。
相关链接:
记者翻阅自治区新修订的计划生育条例,其中第十四条指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批准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其中第一款已修改为“夫妻一方是独生子女的”。
而需要准备的材料和办理流程在条例第十七条有所规定:
应当准备相关证明材料,向女方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城市街道办事处审查,并经县级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批准,领取二孩生育证后,方可生育。
规定中提到,需要准备夫妻双方的户口簿、身份证、结婚证;以及夫妻双方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婚育和收养状况证明、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其他有关证明材料。
(原标题:单独二孩政策明起实施 桂林近一半受访者表示不愿意生)